EN
党员之家
党员之家
党员之家
党员之家

学界喜迎十八大:理论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作者:

2017年06月18日 13:02

浏览量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年间,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大,理论建设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为引领当代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奠定了雄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理论创新成果丰硕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应运而生,及时、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采访中学者认为,这十年党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邓纯东表示,“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后,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今后我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原则,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就能够保证中国的未来发展真正做到健康、快速、可持续,也能够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前所长颜晓峰说,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基本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我国的社会体制目标和社会运行方式的重大抉择,是对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正确认识的理论升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推进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外交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汪信砚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更加成熟的 表现,它为我们党政治上的坚定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是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的又一重要标志。

理论建设扎实推进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这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实施的最重大、最基础、最具深远意义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有力推动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念;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引导,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凝聚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谈到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时,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指出,十年来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逻辑前提、哲学基础、创新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从不同的层次对相关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他认为,理论界不断深化的学习和研究,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聚共识、坚定信念、推动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强调,“近年来,党中央对理论研究和建设高度重视,实践需要也在促进理论的创新,两者共同推动了理论武装工作的不断深入。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成效与以往相比更加明显,人民群众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蒋乾麟表示,党中央在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使党的理论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天然的亲和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

在采访中学者表示,近年来,理论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在深入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开展工作,集中攻关。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为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切身利益问题,帮助人们加深对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理解,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充分发挥了引导热点、疏导情绪、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理论研究充满自信

面向未来,学者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党的理论研究充满自信和期待。

田克勤提出,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反映中国的实践,揭示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的价值和意义,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如何认识和总结党在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方面的历史经验,并使之为当下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的深入展开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源; 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及其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因此,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工程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仍然十分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说,在党的理论研究领域,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以更加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加强对中国当代学术话语体系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要增强紧迫感,深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政策取向和具体措施,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要不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增强国外学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扩大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

颜晓峰认为,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怎样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怎样促进科学发展观进入实践、进入生活、进入群众,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等。只要更加开放、科学地面对现实,研究问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设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将更加矫健。


Baidu
BetWay88体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