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与东亚区域中日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翻译与研究”创新团队赴高密进行日文文献电子化工作
作者:赵重阳 孙怀宇
2021年12月02日 16:42
浏览量
11月27日,由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山东与东亚区域中日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翻译与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李光贞教授、社科处陈鑫老师带队的相关人员,赴潍坊高密市红高粱抗战馆,携带专业设备着手对珍贵的馆藏日语文献进行整理翻拍,为后续的电子化处理展开工作。同行的团队成员有申乃群教授、张强副教授,翻译硕士研究生赵重阳、孙怀宇两位同学。
27日上午,团队抵达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馆长刘铁飞先生首先为团队师生详细地讲解了建馆初衷以及馆藏品的历史渊源,其中对大量日文文献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目前的这批日文文献,多为1945年以前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多数纸质资料变得脆弱易损,文字亦出现褪色现象。由于此前缺少专业人员进行资料整理及翻译工作,所以这批资料一直未进行专业整理。团队成员围绕着纪念馆中收藏的历史资料如何整理翻拍与馆长刘铁飞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刘铁飞先生表示大力支持对本团队的工作,会尽可能地为实现这批资料的电子化提供方便。本次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些原始文字资料进行电子化扫描后存档,然后对其分类和编目,之后将选定重要的文献进行翻译出版。
讨论结束后,团队成员迅速展开工作,整个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借助专业设备高拍仪,将脆弱易损的纸质资料尽可能清晰地电子化存入电脑。在实际操作中,也是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例如有的资料因为年代久远而导致颜色不一,这种情况下如何清晰地呈现出来,需要不断调试设备,在各位专家老师的一致努力下,都一一成功解决,扫描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展开。按照工作计划,扫描工作完成后,团队即刻开展资料的翻译归档工作。
对该批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能够挖掘其中的重要信息。此举既是学术性的研究,同时也是完善山东抗战历史的重要一环,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供稿审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