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科研机构
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
科研机构
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

比较教育与教育史研究基地

作者:

2021年06月16日 16:31

浏览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我国教育学科建设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实践探索:第一,必须自觉地接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打通与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有机联系,就不可能正本清源,就不可能真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第二,必须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国外教育学和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心胸,通贯中西、海纳百川,使我国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第三,必须结合教育学科和教育学专业本身的特点,积极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这既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教育学科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教育学部整合教育史和比较教育二个学科的资源和力量,于2011年12月成立了比较教育与教育史研究基地,并于2021年1月确定为学校重点研究平台。

近几年来,根据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学校和教育学部的大力支持下,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成果。平台现有专兼职教学和研究人员10人,其中专职8人、兼职2人,专兼职人员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近五年来,平台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东西方道德教育史比较研究,二是先秦儒家、道家教化哲学研究,目前已发表CSSCI论文18篇,出版著作3部,获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省级课题立项5项。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意义的体验、兴发与先秦儒家教化哲学》(《教育学报》)《生生之道: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学报》)《温故而知新:孔子的师道观义疏》(《教育学报》)《老子“道知”性质探微》(《山东师大学报》)《先秦儒家孝道的本源、内涵及其转化》(《山东社会科学》)《优良品格的形成及德育镜鉴—“尼可马克伦理学”视角》(《山东师大学报》)《优良品格的形成—亚里士多德与杜威比较的视角》(《教育研究与实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康德道德教育思想摭论—基于实践理性批判的视角》(《山东社会科学》)等学术论文《老子德经参证及德育镜鉴》《古希腊神话的道德律令》等著作

在积极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研究优势,深入开展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目前已毕业和在读博士研究生8人,其中6人的学位论文选题为中国古代教化哲学方向,2人为西方德育方向。五年来,中国教育史方向已毕业和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共19人,学位论文选题全部是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传》《孝经》有关的教化哲学研究。平台还利用自身的力量,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学部现有的四个本科专业中,已有三个专业开设“先秦儒家教化哲学导论”选修课同时也为全校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先秦儒家哲学基础”的公共选修课程。

另外,平台有关人员还深入基础教育一线,指导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小学校做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报告,指导中小学教师研读中国古代经典,培训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师等,受到中小学校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Baidu
BetWay88体育平台